为体现我院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参与和引领,实现我院研究成果在中小学的转化,由学院与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非指示性”教育首届研讨会暨专题培训会,于11月20日-23日在浙师大第一所签约制附属学校永康中学及永康大司巷小学、永康明珠学校举行。
20日下午举行了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有:副校长李伟健,院长周跃良,院长助理李云星,金华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吴惠强,永康市教育局副局长朱惠静,永康市教研室主任施振生,永康中学校长胡德方,《浙江教育报》编审言宏,《教学月刊》主编方龙云,《中小学班主任》主编陈萍。
“非指示性”教育首届研讨会开幕式
周跃良院长代表学院感谢活动举办各方和与会人员对本次研讨会的支持和帮助。他认为“非指”经过在永康中学多年的实践,已经获得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相信这次研讨会会进一步拓展、梳理出“非指”理念下的实际操作流程,为将来在各个学科、各个学段的推广运用提供良好的基础。他感谢在座的各位特别是李校长作为“非指示性”教育提出者郑逸农的老师,以前在“非指”发展过程中做的大量的指导工作,表示学院也将进一步提供支持,建立各种措施,帮助“非指示性”教育在基础教育界生根落地,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基础教育理论中的引领作用。
周跃良院长致辞
金华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吴惠强从郑逸农独创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想要去“追星”的感觉出发,希望能将中小学教师培训和高校教育理论的创新结合起来,研训一体,引导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他认为“改革”的培训主题,且像“非指示性”教育这一正在进行中的“改革”的主题,会更加获得培训教师的欢迎。他期待利用金华教育学院能同时面向不同学科和不同学段申报同一个专题进行培训的优势,将浙师大的研究成果推向中小学,让在座的优秀教师将“非指示性”理念同中小学教育实践相结合,让理论与实践开出智慧之花。
吴惠强书记致辞
永康中学校长胡德方简要介绍了永康中学的发展历史、教学规模和办学成就,以及作为浙师大第一所签约制附属学校多年来在“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影响下开展各科教学的情况。同时对各位领导、专家、来宾和与会教师表示热烈欢迎。
胡德方校长致辞
永康市教育局副局长朱惠静介绍了永康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推进教育振兴的态度,也介绍了多管齐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她从永康市教育发展角度,对本次研讨会提出了期望。她认为本次研讨会不仅是郑教授理念的展示,更是来自全省几百名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好时机。
朱惠静副局长致辞
《浙江教育报》编审言宏表示自己已“追星”多年,一路见证郑逸农的变化与成长。认为“非指示性”教育理念非常有价值,与目前的“双减”很贴合,能让学生真正自主成长。从牵手到慢慢放手,提供了可操作的新的教学方式。作为媒体人,言宏希望媒体能够更多地关注教改的前沿,同时也祝愿在座的与会教师能够成长为真正的教育家。
言宏编审致辞
《教学月刊》主编方龙云认为“非指示性”教育给予了自己新的认知,刊物也为此设置了“非指示性”专题,已经刊登了三篇“非指示性”教学在不同学科应用的文章。他期待能够和郑逸农教授及在座的各位优秀老师有更多的交流。作为浙江的杂志,他表示《教学月刊》有义务也乐意向全国推广浙江教师自己创造的教育成果。
方龙云主编致辞
《中小学班主任》杂志主编陈萍通过介绍自己的成长和成才经历,表达了自己对“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高度认同。她认为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始终关注课改,关注更多的流派与思潮,要博采众长。
陈萍主编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专题讲座。江南娱乐app网站官网 学院院长周跃良从智慧教育角度解读“非指示性”教育,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李伟健从心理学角度解读“非指示性”教育。
周跃良教授作为浙江师大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浙江省智慧教育联盟理事长、浙江省人民政府督学、教育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专家组成员,立足人工智能看“非指示性”教育,从三个方面阐述人工智能技术与“非指示性”教育的融合:一是学生主体的意义,二是教师如何科学引导学生,三是如何精准评价学生的学习。就学生主体的意义来说,他希望通过智能技术,建立一种更高效的交流方法,使教学效果的提高能够不完全依赖于教师的命令与指示,形成真正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就教师如何科学引导学生,他认为“非指”应该研究“科学”这两个字怎么界定,怎样变得更有操作性。应该使用一套很好的技术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知道教师什么时候该进行教育,进行什么引导和选择什么材料,能形成很好的流程和规则,让老师能很好地使用。就如何精准评价学生的学习,他认为智能教育中也有一些方法,比如对课堂教学的基于网络、视频、多模态的数据分析和评价手段,可以收集文字图片视频的信息,来分析学生的行为动作,甚至可以获得生理信息,这样就能使“非指”的价值体现变得更加清晰有效。
周跃良教授讲座
李伟健教授是“非指示性”教育提出者的老师,见证了“非指示性”教育从萌芽到成长的全过程。他作为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批认定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立足心理学,从三个方面展开解读:“非指示性”教学疏源;“非指示性”教学对人本主义“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发展;“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的学习心理分析。李教授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为在座的教师讲解了“非指示性”教学中的心理学成分,如多元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等思想。也分析了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缺陷。最后结合《再别康桥》“非指示性”教学设计,对“非指示性”语文教学模式的学习心理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析。
李伟健教授讲座
会议从第二天开始,组织了“非指示性”课堂教学专项展示活动。
展示的学段有小学、初中和高中,展示的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共有来自永康本地及杭州、宁波、温州、台州、衢州以及安徽的20名教师参与了课堂展示。每个学段同一学科由两位教师分别上课展示,在永康大司巷小学、永康中学和永康明珠学校三个分会场同时进行。课堂展示后,每个学科都由专家指导,先评课与答疑,后做微型讲座。参与指导的专家有衢州市教研室小学语文特级正高级教师施燕红、金华市教研室初中数学教研员傅瑞琦、永康中学初中语文正高级教师胡德方,以及我院的陈碧芬、郭满库、曾平飞、郑流爱、郑逸农等教学论教授。
会议的第一天和第三、第四天为专题讲座。
20日上午的专题讲座为郑逸农的《在“非指示性”教育中改变与突破》。该讲座分三个部分:为什么要改变与突破?怎样改变与突破?改变与突破的示例《谈“非指示性”课堂教学十大准则》。
郑逸农教授讲座
22日下午第一场讲座为永康中学校长胡德方的《(我校)“非指示性”课改的实践与探索》。胡校长着重介绍了郑逸农教授2010年因合作办学外派到本校后,永康中学上下齐心一起开展“非指示性”课改探索的情况。胡校长将其分为四个部分:起步阶段、推进阶段、深化阶段和进一步深化阶段。在介绍永康中学的课改历程中,胡校长展示了曾举办过的一个个课改活动的原始资料,包括参加上课展示及“非指”好课比赛的获奖教师名单等,感叹曾经参与过课改活动的教师如今大多已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胡德方校长讲座
22日下午第二场讲座为我院心理学系主任李新宇教授的《基于脑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李教授从教师专业成长、对脑科学的误解与反拨、提高学习与记忆的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本场讲座:教师专业成长;对脑科学的误解与反拨;提高学习与记忆的技术。
李新宇教授讲座
23日上午为班主任专题讲座,向与会教师介绍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非指示性”教育。主讲人张玉石老师来自广东佛山南海外国语学校,2010年曾跟随郑逸农教授在永康中学实习,2011年从浙师大毕业。工作十年,就已成为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班主任。曾获得广东省初中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现为班主任省赛的评委专家,已在国内知名刊物《班主任之友》《班主任》上应邀做封面人物,并已出版班主任工作专著《做班主任,真有意思!》。至今已在全国各地做了一二百场班主任工作讲座。张玉石老师将这次讲座定义为一堂回到实习学校的“汇报课”。她的讲座题目为《悦心式班级管理:把班级还给学生》。她认为传统的班级管理是虐心式的,学生往往是被战胜的对手、被压制的敌人、被忽视的空气或是被宠爱的孩子,班级管理被动消极,学生没有愉悦感、主人感、自主感。张老师认为班级管理要走向“悦心式”,要做到四改变:改变观念,改变关系,改变形式,改变方法。她认为,在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悦心是前提,制度是保障,队伍建设是核心,量化考核是途径,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张玉石老师讲座
“非指示性”教育由我院江南娱乐app网站官网 特聘教授郑逸农于2000年提出,曾获得浙江省第二届(2003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已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郑逸农将此设名为“非指示性”,是要反拨长期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指示性”,重视学生的自主成长;同时不走教师无作为的极端,也反拨以学生中心的“非指导性”,重视教师的科学引导。“非指示性”是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把人当人,自主成长”。它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重视学生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的培养,以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为起点,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生长力为终点。作为实施策略,要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判断、自主反思、自主纠正,从而自主成长。
“非指示性”教育首届研讨会的主题是:改变与突破。既改变教师的教,也改变学生的学;既突破教师自我,也突破学生自我。会议内容为课堂教学及学生教育。
对“非指示性”教育展开研讨,体现了我院对国家新发展理念的积极响应和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新特点的积极探索,也为“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新策略提供切实可行的浙师方案。
供稿:姚思 张婷婷 池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