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物理教育与普及专委会秘书长、 ( 学院)院长、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黄晓教授为我们带来《数字化时代的科普与教师素养》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教育学院( 学院)陈秉初教授主持。全省200余位中小学理科教师来到现场聆听。
黄晓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入主题,即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奉献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由此,在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科学教育至关重要。“科技创新是科学家们、院士们、拔尖人才们在做的事情,但是科学普及是靠大众、靠社会、靠我们广大的科学教师来完成”,黄晓这样说到。
在智能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科普工作是实现科普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要推进科普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和机制创新,深化科普供给侧、需求侧改革等方面内容。黄晓特别提到,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中小学老师们应密切关注,既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又要开展好科学普及工作,更要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夯实科学教育基础。
黄晓认为推动数字化时代的科普,需要有国际的借鉴、国际的视角,同样有实践的基础,例举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际案例,并提出在做好科学普及工作中需要加深科学普及的研究。并以“声音”“倒翻陀螺玩具”“碰碰球”“爬山虎叶子”为例,谈到要用源于生活的科学教育与科普实践去更好地推动科普工作。
讲座最后,黄晓提出,智能时代的科学教师要读懂时代的教育需求,应具备有效德育能力、课程教学能力、人机协同能力、自我成长能力外,需具有对科学、技术、教育融合的能力和科学传播能力。
专家介绍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院( 学院)院长,浙江师范大学堪萨斯大学联合教育学院院长;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际ISO校企合作国际标准TC/286/WG 4专家;浙江省哲社重点培育研究基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兼任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物理教育与普及专委会秘书长、科学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省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学物理分会副秘书长等,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金华市拔尖人才等。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在国际顶级期刊JRST、JET及国内重要教育期刊中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