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分会原副会长陈秉初教授带来《科学本质的理解》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教育学院( 学院)丁晨晨博士主持。全省200余位中小学理科教师来到现场聆听。
讲座伊始,陈秉初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进行了解释,他说道:“科学本质的理解是提升科学素养最基础的东西,最后都归结到科学究竟是什么?我们需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更好地去开展科学教学,才能更好地去开展科普工作”,通过卫生安全、生态环境领域等诸多例子,强调要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科学。
陈秉初对学界中较为典型的五个科学定义依次进行了介绍。第一,科学是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运动规律的诸学科的总称;第二,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的总和;第三,科学是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的方法;第四,科学包括技术,是人更好生活的一种工具;第五,科学是宗教。陈秉初明确指出,科学的三十多种定义不是相互排斥的。科学的本质观有两个,分别是知识观和探究观,在对本质的追问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知识观和探究观的两种不同理解的矛盾。
陈秉初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补充说明了科学和技术既紧密相连,又相互区别。技术有经验和现代科学指导下形成的工艺流程两个来源。科学与社会同样有着紧密联系,科学通过技术为社会提供动力,科学影响社会文明,科学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受到社会道德和法规的制约。
关于公众的科学素养问题,陈秉初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理解科学,参与科学事业,积极支持科学实验。同时,他也对公众决策的机制进行了思考,指出在决策过程中,公众缺乏科学素养会导致意见不一致,而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可以帮助形成更民主的决策。此外,他警示公众要保持科学的观念和态度,不被伪科学所误导。
讲座最后,陈秉初强调:“我们社会的科学素养和水平的高低,是我们科学教学永恒的主题,因为我们培养的这些学生是未来的社会的公民。当然,科学素养的高水平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行动。”
专家介绍
陈秉初,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全职专家,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慈溪实验学校常驻顾问。曾任学科教学(生物)、科学与技术教育两个硕士点的负责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实训中心主任,浙江省教育学会生物学分会副会长、科学分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临浦中学外派校长。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教育与教学中的目标控制论》《中学科学教学论》《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等十余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