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什么?宇宙的命运由谁来决定?”“宇宙中的我们孤独吗?是否有其他智慧生命?”“当太阳发生氦闪,我们地球将流浪去哪儿?”
7月22日,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浙江省教育厅主办, ( 学院)承办的“科学家来了”系列讲座顺利开讲,带领浙江省中小学校的孩子们开启一段宇宙之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技强则国强,少年强则国强。开展全民“科普”教育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夯实科技创新主力军根基建设的重要途径。国际比较视野下,我国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在“双减”改革背景下,加强对青少年校外科学普及教育,充分发挥好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与作用,是补充理科课堂教学以及培养有科学素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调动社会力量,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科学家来了”系列讲座,作为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搭建一个高端、开放、互动、共享的平台,为青少年们打开一扇通向科学世界的窗,展示一幅科学的画,点燃一团科学的火,深入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武向平院士为观众们带来了题为“理解宇宙”科普讲座,在与孩子们生活中常见数据的比较中,生动地介绍了宇宙的大小、年龄、星系数量等基础数据,展现了人类的渺小与生命的伟大。随后,武院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研究宇宙起源的历史和宇宙演变的大概历程;从生命起源的必要角度出发讲述了人类搜寻地外文明与第二地球的相关情况。讲座结尾,武院士向在场的青少年们介绍了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项目,鼓励同学们积极加入到探索宇宙的队伍中去。“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武向平院士这样讲到,整场科普讲座,他用最能让青少年理解的语言讲述着天体物理学中的知识。
魏红祥研究员以电影《流浪地球》的片段引入,带领听众一起走进“《流浪地球》中的科学与浪漫”,结合电影拍摄的幕后故事,讲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和电影编剧们共同建构起的有逻辑、真实的未来世界。而与之相对的浪漫,是流浪地球计划中现实科技发展水平未能达到的,却充满中国浪漫主义色彩的“地球流浪”之旅。科学与浪漫的结合,成就了《流浪地球》的精彩,而魏红祥研究员也鼓励在场的青少年听众们不断学习科学知识,关注更广阔的科学世界,《流浪地球》中的浪漫终有一天会实现。
据悉,现场参与本次“科学家来了”系列讲座的有大中小学生600多人,在线直播达12.25万人次。
在谈起“科学家来了”这一活动设计时, ( 学院)院长黄晓教授说到,“本次活动收获了很多小朋友和家长的点赞,我们期待此次活动能引导更多的小朋友学会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提升科学素养,进一步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未来,我们会尝试更多举措,助力孩子们在科学领域追求卓越,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未来的创新贡献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