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教师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集中调研、专项整治、“减负清单”……此前,各地不断探索深化落实减负工作。日前,媒体记者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获悉,2024年将深化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开展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教育。同时还将“开展社会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这一消息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
同样的,不少一线教师对此高度关注,在“为教师减负”主题聊天室里畅所欲言,一起来听听——
-在现实中,你怎么看待、对待非教学任务或负担?是否有辛苦不被看见的情况?
“为教师减负”不仅是口号,更是心之所向。我深感,教师常被繁琐的非教学任务牵绊,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不尊重,更是对学生教育质量的忽视。近年来,各地发布的“减负清单”无疑是一股清流,让我们看到了改变的希望。然而,实践中,清单上的“减负”似乎并未彻底转化为教师实实在在的“轻装上阵”。制度的出台与执行之间,往往存在着“最后一公里”的距离。
要打破“减负”循环的怪圈,首先,必须从制度源头抓起,明确教师职责范围,减少与教学无关的事务,避免“减负”沦为形式主义。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给予教师更多理解和支持,让他们能安心教书、育人。
最后,不能让教师承载过重的职业压力。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不应成为太阳底下最沉重的职业。对于为人表率的职业精神的不断宣传和强调,本意是好的,但无形中对教师也造成了一种额外的精神负担。
—— 教授 刘爱生
“为教师减负”这一议题,犹如一束光照进教育领域,也映射出教师群体在繁重工作压力下的疲惫身影。
一方面,教学任务本身已经相当繁重,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每一环节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心血与时间。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标准更新频繁,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引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持续学习,提升自我。再者,非教学性工作如各类报表填写、会议参加、课题研究、比赛组织等,占据了教师大量的工作时间。
教师的许多辛苦往往不被看见,他们在课堂之外的默默付出,如深夜批改作业、周末备课、一对一心理辅导、家校沟通等,往往被公众忽视。这些隐形劳动,虽未计入工作量统计,却实实在在地消耗着教师的精力,使他们疲于奔命,无暇专注于教学核心工作。
——杭州市四季青小学教师 胡子慧
最近看到这么一则朋友圈:记录做材料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后面加了若干个地球自转图标。这个朋友圈的配图是一个充满情调的昏暗书房加两个大大的美术字:不晚。我想,只要你是我们的同行,你就一定能猜出来,这个朋友圈来自一位中小学教师。因为近些年来,中小学教师与做材料三个字联系太紧密了,很多老师都感叹:作为一个老师,教书似乎成了我的副业。
从教9年,我始终坚信,老师与家长和孩子联系紧密,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非教学事务,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合理存在的。但是,凡事都应该有个度。当“帮忙”严重冲击到了主业,甚至将主业挤到角落的时候,那这个忙是否还要帮就值得商榷了。毕竟每个站上讲台的教师,都是为了教出好学生,让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而不是做出一堆好材料,做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
——平阳县凤卧镇红军小学教师 郑希波
-你认为,可以怎么处理当下的工作困境,真正实现“轻装上阵”,潜心于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工作才是教师最本质、核心的任务,有了这个认识,我把工作分为三类:重要并且紧迫的、重要但不紧迫的和不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定是属于第一、二类,需要每一名教师全身心去投入,钻研自己的课堂,锤炼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水平。而对于不属于核心工作的其他任务,我会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对于不重要的事情秉持大致完成、不求高质量的态度。
同时,积极良好的心态也是面对繁重工作的一剂良方。同样都是要完成的,能在过程中寻找到一些乐趣,或者发现一些能促使自己成长的地方,我也会很高兴地告诉自己:这件事做得有价值。
——杭州市永正实验学校教师 吴月婷
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我们要抓住新机遇——数智减负。数智减负,其核心在于利用新兴数智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智能化支持。比如,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数智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批改效率,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
当然,数智技术只是辅助的手段,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我认为实现教师减负,更需从制度层面着手,形成教师减负的长效机制,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避免非教学任务侵占其教学时间。减负不是一时之举,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温岭市职业中专教师 傅希程
我任教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道德与法治教学,兼学校教导主任。怎么让自己“忙而不乱”,怎么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清头绪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摒弃做事的负面情绪是第一要紧的,接下来就是思考做的过程:“专事专做”,一般早上忙教学、批改、辅导的事情,下午整理文件、制定方案、调研反馈等管理工作,晚上备课、理清第二天要做的事。
“想好再做”是我的工作方式,留心观察、反思问题、学习资料,让问题先“飞一会儿”,等想清楚了就开展积极行动。这样工作思路清楚,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我觉得“减负”只有在高效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舟山市普陀区城北小学教师 张意红
在我身边,我也看到了许多类似的例子。一些教师因为非教学任务而无法专注于教育教学,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我认为,我们应该让教师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需求来安排教学任务和活动。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为教师减负”,让教育回归教育。
——杭州市钱江幼儿园教师 黄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