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下午,教育学院学生工作推进会于17幢顺利举行。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林一钢、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杨雪龙,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均、团委书记兼学工办主任刘景弟出席会议,学院全体班主任、辅导员参加会议。王晓均主持会议。
林一钢明确本次会议以“守底线,定高线,提质增效促发展” 为主基调,着重强调了学生安全底线和升学深造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他提出四点要求: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其学业成绩,而心理状态又反作用于学业发展,二者都不容忽视。第二,要保有仁爱之心,给予学生真诚关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关怀是教育的基石,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支持,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帮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第三,班主任、辅导员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要加强协调配合。教学与学工要双线并行,确保学生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三全育人”的协同发展。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林一钢建议班主任、辅导员每周、每月落实 “三个一” 工作机制,即每周听一次课、与学生谈一次心、走一次寝室,每月开一次班会、做一次交流汇报、办一次班级活动。
杨雪龙充分肯定了学院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守牢安全底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做实寝室最小网格单位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拉高发展高线,完善“帮帮团”等帮扶措施,鼓励学生升学深造,树立先锋榜样,推进创新创业发展,为学校发展贡献教育力量。三是锚定重点项目,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充分整合学院优势资源,着力打造智能教育领域的特色品牌,持续提升学院在智能教育赛道的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影响力。
王晓均从工作理念、工作重难点和工作举措三维度切入,对学院学生工作重点进行了系统介绍。未来,学院学生工作将聚焦教育家精神,围绕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核心能力、创新发展、仁爱之心、国际视野六大核心素养,建立“未来教育家”养成工作体系,打造“教育家精神图谱溯源”“学伴帮帮团”“师范技能训练坊”“创新创业工作坊”,出国深造“早鸟计划”等系列品牌活动。此外,王晓均针对学院当前在安全稳定、升学深造、学生就业、招生录取、双创赛事、国际化发展六方面存在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并就开学阶段学生工作具体事项进行通报传达。
刘景弟详细介绍“学伴帮帮团”工作举措。计划围绕支持学生学业发展、学风建设、营造互助文化三大目标开展,采用“一对一”结对帮扶、小组互助学习社群、答疑虚拟教室等特色机制,通过招募志愿者、合理分组、定期辅导与反馈调整来实施。此外还设有学科打卡挑战、经验分享会、趣味竞赛等长效监督机制,做好持续跟踪,多举措助力学生成长,推动学院学风建设。
本次会议为教育学院学生工作明确了方向。展望未来,学院将深入推进“未来教育家”人才培养计划,定期开展成果交流活动,广泛收集师生建议,持续优化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