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5日下午,应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婺外”)邀请,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赴中心基地校意向校——婺外指导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法学院党委书记查颖教授,中心办公室主任彭年强,中心研究员蔡群青博士、严凌燕博士参与本次指导工作。中心一行得到婺外的高度重视与热情接待。




在婺外校长周生民的带领下,中心一行走访了“四心园”、“惟志楼”、“思辛堂”、“纳泉厅”、“心光大道”、“给父母的寄信专用邮箱”、“党建长廊”等校园文化景观,沉浸式感受婺外的“有心教育”文化。


在座谈会上,周生民校长代表婺外诚挚欢迎中心专家来校指导,并向与会人员作了“做一个有心人——浙师婺外‘有心教育’的思考与探索”专题报告。他指出婺外秉持“教育就是拨动人心”的办学理念,以“做一个有心人”为校训,着力打造“有心德育”特色品牌,重点培养学生“好奇之心、善良之心、敬畏之心、责任之心”,培育健身心、富情感、知进取、会担当、懂感恩的有心婺外好少年。其二,婺外坚持文化为魂,以匠心精雕细作,致力于优秀学校文化的营建。其三,婺外坚持学生为本,以爱心呵护学生,致力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锻造。其四,婺外以高校为师,虚心修炼本领,致力于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他衷心希望婺外能够有机会成为中心的基地学校,能够得到中心专家更多的引领与指导。


查颖教授代表****婺外的高度信任与热情接待,并通过播放中心简介视频,向与会人员介绍中心近年来发展状况。她指出,中心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与中小学的合作与交流,目前中心已在全国范围建立了28所基地校、13所联盟校,持续引领并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变革创新,助力中小学校德育提质升级。她高度肯定并赞赏婺外“有心德育”学校品牌打造与培育过程中所做的探索与努力,认为婺外的德育实践探索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中心也会提供更多的平台,不断深化婺外“有心德育”品牌建设,助力婺外高质量发展。

严凌燕博士指出为推动婺外“有心德育”的深入纵深发展,可聚焦以下六个方面:第一要进一步厘清“有心”德育内涵;第二要进一步明确“有心德育”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及国家、区域、学校背景;第三要进一步提升理论支撑;第四要呈现解决效果,以数据和典型案例为支撑;第五要加强基于理论的模式提炼,并注重推广运用;第六在教师德育方面,需要树立依靠教师、纳入师德、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观念,加强班主任德育能力建设。

蔡群青博士认为婺外所倡导的“有心德育”在当今时代具有非凡的意义,建议可以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思想中汲取灵感。孔子在道与器的价值追求上,提出“大道不器”“君子不器”“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的重要命题,主张君子求道不求器;在人与物的价值定位上,孔子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主张君子是人非物,应树立人的主体性;在德与才的关系定位上,孔子认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提倡君子贵德不贵才,应树立德贵于才的价值观念;在行与言的评价判定上,孔子提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肯定“尚行不尚言”的价值意蕴。而婺外“有心德育”在致力于培养具备仁爱、敏慧、健勇、尚美、克勤等品质的“有心好少年”时,可以深入汲取孔子的这些思想精髓,进一步明确其育人方向。通过引导学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仅塑造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能激发他们的艺术修养与人生志趣,使他们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不忘修身立德,成就全面发展的人生理想。

彭年强主任指出,婺外德育品牌建设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其一,深入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金华北山文化),将其有效纳入并整合到学校德育内涵之中;其二,可借助于智能化手段、科学测评工具,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进行定量化诊断与测评;其三,校园文化标识应与学校“有心德育”品牌进一步统一与契合。


据悉,自2022年下半年起,中心启动基地校建设工作,通过组建包括高校学者、高校学科教学与课程论专家、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中小学一线特级正高级教师、教育媒体“五位一体”的教研指导专家团队,帮助基地校培育德育特色,打造德育品牌。未来,中心将继续以基地校建设为契机,面向中小学教育现场,引领并服务地方中小学教育变革,全方位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